|
今年6月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升值,累计幅度超过8%,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。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价,由两国经济基本面、政策周期和市场预期等变量的相对变化决定,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。
首先,面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我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,做到了有效防控和经济恢复“两个率先”。同时,整体通胀温和,就业状况持续改善,经常项目小幅盈余,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。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,美国经济今年预计下降4.3%,要到后年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。
其次,与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易进难退、非常规政策常态化不同,我国宏观政策空间较大,货币政策有条件逐步回归正常。11月中旬以来,我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回升至3.3%左右,同期美欧日本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度降至0.83%、-0.54%和0.017%,中外利差有所扩大。此外,美国新的财政刺激计划迟迟不能出台,更需宽松货币政策保持甚至加大对经济运行的支持力度。
再次,我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汇率改革进一步提振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。今年初,虽然遭遇疫情冲击,但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韧性,人民币汇率也走出了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不一样的路径。与此同时,我国金融开放的承诺陆续兑现,境内外资本市场连通度上升,三大债券指数纷纷纳入中国债券,加上主要货币流动性宽松,国际投资者增加中国资产配置的意愿上升,相关资金流入也会推高人民币汇率。
人民币汇率短期快速提高,也引发了一些担忧,比如是否会冲击出口企业,拖累经济复苏。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,要多关注多边汇率,即人民币有效汇率。按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作为权重计算,6月初至11月中旬,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大约4%左右,升值幅度相对温和。6月到10月,我国出口整体增速有所加快,但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有涨有跌。6月以来,人民币对欧元、日元分别升值1.6%和5.1%。若从年度平均看,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、欧元和日元分别贬值了0.6%、1.7%和2.4%。所以,总体上看,多边汇率变化与出口增长态势大体相适应,并没有升值过头,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势更多呈现出双向波动幅度扩大的特点。
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,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、发挥汇率稳定器功能的自然结果,未来随着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增加,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新的常态,各方面需要做好管理汇率波动风险的准备。
一是汇率定价机制要更加灵活,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主体自主报价的功能作用。二是加快完善外汇市场,丰富参与主体,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更多工具。三是发挥国内资本市场的“池子”作用,提高市场的深度、广度,增加对流入资金的长期吸引力。四是市场运行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“羊群行为”,需要完善资本金、负债比率、流动性比例、货币错配程度管理,不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,实现资源跨境配置效率改善、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、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有机统一。(作者:许伟 央广网) |
|
上一篇:11月中旬重要生产资料价格36种上涨12下降 |
下一篇:昇腾计算产业深扎泉城,加速推动济南动能转换 |
|
|
|
|